杠桿打新股票真的穩賺不賠還是風險暗藏
78 2025-06-21
“一頓晚飯的功夫,年初賺的十多萬元全部清零。” 比特幣投資者劉鵬的遭遇,揭示了杠桿交易背后的殘酷法則。
期貨交易以小博大的核心在于保證金制度。根據國內期貨規則,杠桿倍數由保證金率決定:若保證金率為10%,則杠桿倍數為10倍;若保證金率為5%,杠桿可達20倍。例如2025年主力品種中:
相比之下,幣圈部分平臺提供125倍杠桿,導致投資者如周先生在2025年5月大跌中,因10倍杠桿抄底致300萬元本金一小時歸零。
1. 虛擬貨幣“收割場”
2025年5月,比特幣單日暴跌超30%,70萬投資者爆倉,損失逾400億元。爆倉主因其加了5-10倍合約杠桿,價格波動超10%即觸發強平。
2. 華爾街杠桿黑洞
2021年對沖基金經理Bill Hwang通過高杠桿押注中概股,爆倉引發330億美元市值蒸發。摩根士丹利、高盛緊急拋售185億美元持倉止損,揭示了機構同樣難逃杠桿反噬。
3. 杠桿ETF的投機浪潮
彭博數據顯示,2025年亞洲資金加速涌入美國杠桿ETF。兩倍做多標普500的產品(如SSO)吸引大量“賭徒型交易員”,但此類產品在波動市中單日虧損可超20%。
為防范系統性風險,全球交易所通過分層設置保證金率抑制過度投機:
膠合板(40%保證金率,2.5倍杠桿)、焦炭(20%,5倍)等品種通過高保證金壓制風險;棉紗期貨保證金率僅5%(20倍杠桿),但限制個人持倉量。
香港合規平臺如萬洲金業(AA類牌照)采用資金隔離存放與多重加密,杠桿上限為20倍;澳大利亞VT Markets受ASIC監管,杠桿控制在10倍內。
1. 品種選擇:低波動性與高流動性
如玉米、豆粕等農產品杠桿普遍14倍左右,波動率低于5%,優于能化或金屬品種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(CME)鋁期貨設頭寸責任水平,超限需提交風控報告。
2. 動態保證金管理
大商所2025年6月調整膠合板期貨保證金率至40%,投資者需實時監控交易所通知。先鋒期貨警示:倉位不宜超過賬戶凈值30%,預留補倉空間。
3. 拒絕“杠桿迷信”
“百倍杠桿=百倍收益”實為認知陷阱。歷史數據顯示,5倍以下杠桿爆倉概率不足10%,而10倍以上概率超60%。野村證券風控顧問李明指出:“杠桿應與波動率成反比——波動率超15%的品種,杠桿應壓縮至5倍內。”
中國期貨業協會2025年強化穿透式監管,要求平臺披露實時杠桿率;新加坡交易所(SGX)推動壓力測試自動化,模擬極端行情下保證金覆蓋率。彭博報告預測,2026年全球杠桿ETF規模或突破萬億美元,但配套的波動率預警工具需同步落地。
華爾街日報對此評價:
“當杠桿成為標準配置,安全線就是最后的救生索。”
——守住5倍杠桿紅線、嚴選低波品種、動態管理保證金,或是穿越牛熊的生存法則。